关于产品Review和销量的对比,按照我对美国站多个类目下的统计,产品留评率大概是1:130,即130个订单大概可以自然的收到一个产品Review,而店铺Feedback方面,一般来说,近30天的Feedback数量的3-5倍相当于该店铺当前的日订单数量。
选品相关:
我们经常说,选品是贯穿于每个卖家运营全过程必不可少的事,竞品分析也不能只停留在对和自己相似产品的分析上,我们还应该再往前一步,去关注竞品店铺中的产品布局,发掘新的产品机会。任何一个的店铺都是经过大量产品的选品、上架、打造、淘汰不好和保留的过程中,所以,对于我们筛选出来的竞品Listing,我们还要去关注其店铺中的其它产品,以竞品店铺中的产品作为选品的起点,对这些产品做市场调研,评估其市场机会,以此来丰富我们自己的选品。从单款产品到店铺,再从店铺中发掘出潜在产品,这才是我们在运营中应该培养的“选品到运营再到选品”的增长飞轮。一方面,整个跨境电商形势仍旧不够明朗,这暴露了部分供应商热情高涨但“抗周期”能力不足的风险。另一方面,作为独立站“桥头堡”的SHEIN正在发生改变。
据部分供应商描述,他们在SHEIN近半年的订单量出现波动,甚至2022年开始已经接不到SHEIN的订单了。另一部分供应商则向亿邦动力提供了SHEIN主站流量增长放缓的数据截图。
显而易见的是,自去年起,SHEIN已开始向开放型平台迈进,进行品类的横向扩张。这也被视为独立站向上而生、冲破增长瓶颈的必由之路。
越来越丰富的合作模式,无疑让更多供应商有机会“沾一沾SHEIN的光”。然而,并不是所有一头扎进去的供应商都能满载而归。
在供应商眼中,作为跨境快时尚的生态,SHEIN正在主导他的合作伙伴开展一场“老鹰捉小鸡”游戏。由于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加纯熟的运行机制,SHEIN扮演着可以自由应对市场复杂变化的“鸡妈妈”,而上游供应商则是紧紧抓住前方衣角的“小鸡”。小鸡看不到市场变化,只能跟随鸡妈妈的反馈保持队形。
“这是典型的‘长鞭效应’,信息不对称终会让传导至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对市场形成误判。”供应商认为,SHEIN核心竞争优势源自更高的性价比和快反能力,一旦变奏,则会传导到上游,让部分供应商吃苦头。“低价策略会进一步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,而后者则会放大长鞭效应,致使对市场不敏感的供应商无法及时应对趋势,产生更多库存。”
显然,如今有人尝到甜头,有人则被浇了冷水。这也让供应商重新审视,该如何跟上这艘体量规模越来越大、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的“巨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