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,疫情之下,跨境电商成了众多中国企业竞争的新战场。尽管面对疫情形势的反复和国际环境的复杂挑战,但在中国制造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外溢下,我国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依然保持着高增速,并迎来了历史好的时期。
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5个月,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6.04万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其中,出口8.94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4%;进口7.1万亿元,同比增长4.7%。可以说,目前跨境电商正处于发展的“黄金期”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都先后开始发展起跨境电商业务。
与此同时,虽然跨境电商是一片蓝海,但在这蓝海之下也隐藏着无数的礁石和激流、是沉入海底还是到达彼岸,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模式以及打造坚实的“云底座”无疑至关重要。
那么,从诞生至今,跨境电商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?为何说现阶段打造坚实的“云底座”更加重要?在此过程中,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,才能让跨境电商企业的出海之路变得更加“事半功倍”,并更好地抓住下一个红利爆发的时代呢?
跨境电商出海新趋势和新挑战
过去5年,是中国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5年。数据显示,自2017年以来,我国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,而近2年尽管有疫情的影响,但电商本身具有的“在线交易、零接触”的特点成为全球消费者青睐的购物方式,而中国制造立体化的供给能力,的确给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带来巨大机会,更助推了中国跨境电商成为了支持“外循环”的重要引擎之一。
如果回顾过去5年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,可以看到国内跨境电商“出海”也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,即初的大平台模式,即依托亚马逊这样的大平台进行跨境电商拓展;其次是SaaS模式建站;后是走向“独立站”模式,以DTC(Direct-to-Consumer直连消费者)的方式触达海外的消费者。
当然,所谓“独立站”模式,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第三方平台,目前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依然采用“第三方平台+独立站”的双轨模式,将独立站作为促进业务增长的“第二曲线”,其优势在于无须受制于第三方平台的规则,抗风险能力强,节省平台佣金。此外,“独立站”模式能够帮助卖家积累来自消费者的一手数据,如用户消费偏好、交易额、商品页停留时间等重要数据。据艾媒数据,2021年,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的“独立站”数量已达到20万个,“独立站”份额更从2016年的9.8%增长至2020年的20.3%。
换句话说,“独立站”模式已成为未来跨境电商出海过程中的趋势所在。不过,如果站在技术的视角分析,“独立站”模式也有几种架构和模式的选择,而这些不同的架构给跨境电商企业带来的挑战也有所不同,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做观察:
一是,现成的商用电子商务套件(COTS)架构,在COTS建站模式中,跨境电商企业通常会采用SAP、Adobe、Oracle 或 Salesforce提供的电子商务套件完成架构的搭建,其优势在于能够借助供应商提供的“开箱即用”的功能,只需要少量定制化的工作,即可完成快速的市场化或者说建站工作。当然,其弊端也显而易见——即当越来越多的定制化功能被集成到核心系统之中,系统的升级工作会变得非常困难,此外COTS架构在规模上也会变得越来越昂贵,如遇到促销等流量高峰期,往往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或者存储资源,这也意味着跨境电商企业即使采用COTS架构也需要走向云端,借助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,进一步降低TCO成本,并提高弹性、灵活性和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