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应链出海是做好产品的步,这带来的低价优势在电动滑板上表现突出。Exway创始人曾超告诉36氪,“中国电动滑板买卖的成本控制几乎只有海外价格的一半,这种价格优势让电动滑板行业在2020年之后出现行业洗牌,目前占有率高的头部企业几乎均为中国卖家。”
但是,品牌塑造还远不止供应链出海这么简单,博弈点是综合性因素。ebike、电动滑板、电摩产品,并非只是简单的将原有产品电动化,与电动自行车的产品形态完全不同,这三个新兴品类对于产品流畅变速的需要、外形的追求,以及智能化的趋势,都让短途电动出行这一全新物种,在蓝海市场重新站到了同一起跑线。
品牌偏爱高端技术,对中国供应链到新蓝海的探索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如果只是将产品铺货复制到海外市场也容易出现南橘北枳的情况,这时,产品力就会是打开市场的钥匙。
由于玩乐、潮酷的属性,电动滑板可以在早期更大程度的占有供应链优势,但这一法则在ebike上并不完全奏效。Urtopia创始人张波向36氪表示,在骑行文化盛行的欧美地区,本身就已经具备了自身更高端的供应链体系,也有不少海外二轮车企业选择了中国供应链的零部件,这削弱了中国企业直接的价位优势。
因此,对于ebike来说,在供应链把控能力上,不是持有资源,而是能够调用资源。换句话说,当资源丰富度足够高时,比拼点上移至效率,更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全方位布局以随时可以满足生产需求。比如,可以把供应链进行分拆,整车工厂和供应链零部件企业并不选择在同一地区,定位于打造欧洲本土化Ebike品牌的Tenways就把工厂搭建在了欧洲,零部件在中国市场采购,这种散装发送的方式也降低了部分物流成本。
成本多寡、如何更快速完成订单,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算术题,但只会算数还远远不够,作为消费电子产品,产品一经上线,就已经进入了产品、渠道、运营、售后等多方面的平衡之中,更考验综合组织能力。
拆分来看,出海的步,往往从众筹上线开始,ebike产品可以寻求众筹运营商的帮助,其目的在于通过众筹平台做好宣传,以此打开市场。此后,面对海外市场本土企业的竞争,产品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、独立站、tiktok等多种方式来营销,营销费用通常占据三成及以上的成本。因为消费者下单这件事,往往就在拍脑袋的瞬间。
再次,即使产品卖了出去,在退货率相对较高的欧美市场,售后也是更需要运维的因素,对于ebike这一交互体验感强的产品来说,则需要线下渠道来加强和消费者之间的粘性。更重要的是,线下渠道是ebike品牌打造后期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,比如全球都有渠道布局的Keeway诞生于钱江摩托,无论产品好坏,至少渠道里可以销往全球。但殊途同归的是,做品牌的用户粘性培养、周边产品塑造等等,做的不是加减法,而是有舍有得。
相比更是消费电子的ebike,电摩产品作为新时代的产物,更逃不开智能化的标签,往往被赋予了更大了的期望值:一个二轮市场的“油改电”想象,如果可以造就二轮领域的特斯拉,那无疑是值得期盼的好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