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在果酒领域中更为细分,以青梅酒为主的梅见,不像传统品牌包装的高大上,而是在接地气中传递着新中式审美和文化。在产品品质中,梅见在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上下了一番功夫,口感不像白酒那样烈,而是强调与中国菜搭配,更像一款佐餐酒。
反观茅台,眼看着在低度酒市场失利,茅台现在试图用冰淇淋的方式,“降维”实现年轻化。
目前,在小红书上,与茅台冰淇淋相关的笔记已有9500多篇,话题浏览量近130万次;抖音平台相关话题的播放量更是达到1.4亿次。
只是冰淇淋作为快销品,在价格上,行业内的各售价基本在2元—15元,甚至有蜜雪冰城等仅卖3元的品牌,让蜜雪冰城已开出2万多家门店,足以证明市场需求的真实性。而茅台冰淇淋若真要品牌化发展,还需有加盟体系,战略计划,产品研发来支撑。
不过,眼下年轻人消费多是出于“新鲜”、“跟风”的想法。再加上冰淇淋保质期短,很难存在像茅台白酒一样有长久的“收藏”、“金融”属性。
03茅台“兄弟们”,跨界陶醉
跨界前辈“华润集团”,在上世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到了红利。其既有制造能力,又能自建线下各种渠道销售能力。但如今,互联网、电商竞争充分市场化,结合线下渠道多样化,垂直细分品牌需要高度的精力、时间、资源来打造。
在茅台卖冰激凌之前,还有中国邮政、中石油中石化、同仁堂等企业宣布进军咖啡业务……
他们凭借着庞大的线下网店进军消费品界,而选址扩张成为国企们跨界的首要任务。
其中,今年6月,凭借着贩卖情怀,消费者的从众、猎奇心理,中国邮政旗下的邮局咖啡在东南大学正式开业,吸引众多师生前来“打卡”。
邮政咖啡不仅会通过微信、微博、小红书等官方账号进行趣味性化传播,还会让消费者在吃喝、社交、寄明信片之际,将打卡照片分享在社交平台上,帮邮局咖啡完成裂变。
然而,邮政咖啡的红火与咖啡口感关系不大。等风头一过,咖啡生意很考验供应链和产品研发能力的特点就会显露出来。此外,中国邮政在直播间主推的农副产品和美妆产品,由于化不够,各直播间的主播实力差距大。很多消费者并没有下单意愿,部分买单消费者也会质疑其货品的真实性。
长远来看,多次跨界的中国邮政虽然对消费场景进行了探索,进行了品牌裂变。但其卖消费品更像做副业,往往都浅尝辄止了。类似的还有中石油的“好客咖啡”、中石化的“易捷咖啡”、同仁堂的“养生咖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