雾芯科技已经为咖啡业务准备多时。据36氪未来消费了解,早在2021年,手握大量现金的雾芯科技便启动了咖啡连锁品牌和口腔雾化业务,其中咖啡业务是集团看重的方向,由联合创始人蒋龙带领的团队主导推进,优先级为P0(内部称“紫星”),比已经稳定的主营电子烟业务(P1,“红星”)优先级更高。
实际上,这个新品牌的起点不在成都,而是大本营深圳。5月,悦刻在深圳宝安设立了咖啡研发室,以及不对外营业的测试店。
醒刻的落地还在继续。36氪未来消费获悉,醒刻此次在成都共筹备三家咖啡店,均计划在7月份营业。
从电子烟到咖啡,悦刻杀入了过去近些年火的饮品赛道,为自己寻找可能的“第二曲线”。这两者不无相通之处——都有一定提神功效,客群也都是都市白领。
只是,咖啡显然并非一块容易啃到的蛋糕。
探店醒刻:复刻瑞幸的路?
作为咖啡新人,醒刻此次落地相对谨慎,选择了熟悉的物业。36氪未来消费近日探店醒刻首店后发现,该店所在商场负一楼的位置已有悦刻专卖店落地。只是相比悦刻所处的B1层,醒刻的商场六层中岛位置并不起眼,且在商城1层、B1层,已经有星巴克、麦咖啡等同类品牌进入。
该店的简单装修则显示出,醒刻无意直接参与第三空间的竞争。相比之下,自提的设计,让他们多了些瑞幸的影子。门店里使用的也是“瑞幸同款”瑞士雪莱(SCHAERER)商用全自动咖啡机,后者已有百年历史,在全自动咖啡机领域以出品稳定著称。
醒刻门店提供的SKU极少,仅有共计10款美式、拿铁咖啡,这两类也是国内主流的咖啡消费偏好,但醒刻仍明确进一步突出大众适口的风味饮品属性,半数以上产品是类似麦香、橘光、小青柑、冰薄荷等特调风味系列,其slogan更直言是“尝到探索的甜”,相比于多数人对于咖啡苦的认知,这让醒刻看起来更像在做一门奶茶生意。
在商场中岛开咖啡店,也并非行业主流做法。面向年轻群体的咖啡生意,多扎堆在早中上班高峰期,因此多数品牌的是街铺、写字楼和交通枢纽点位。而该店所处的餐饮层,过去更常规做法是搭配茶饮业态。且相比于B1层,在非就餐时段,本身客流也较低楼层要大打折扣。悦刻的极强拓店能力,在醒刻身上似乎没有显示出来。
出于刺激复购的考虑,醒刻还设置了较为非主流的会员制。每月20元会费,便可以享受立减、免费配送、隐藏款等权益,不过想要用户掏这20元钱,也需要他们先认可醒刻的产品。
但18-28元不等的产品售价,仍让醒刻的客群定位看起来颇为尴尬。如果追求产品性价比,显然不是楼下麦咖啡的对手。而在相似客单价的地带,瑞幸的快取店已经有广泛的覆盖基础。除此之外,还有manner、幸运咖等一众咖啡新品牌虎视眈眈。
吸引悦刻入局卖咖啡的一个原因可能在于,不同于电子烟市场的高集中度,这里仍有不少新故事可以讲。根据美团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5月1日,中国内地有约11.73万家咖啡门店,而无论是星巴克,还是瑞幸、manner、幸运咖,整体集中度仍十分初级。
现制咖啡消费体量跟城市等级呈正相关,尤其二线及以上城市,是中国咖啡馆主要聚集地。根据德勤中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,中国一、二线城市人均咖啡年消费杯数分别为326杯、261杯,而中国大陆这一数字平均仅为9杯。这之中,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是大消费市场,人均消费习惯已经与美国持平但在资本持续推动下,品牌竞争激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