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百果园提供60%草莓供应的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在10年前,并没有想过把种植在南京的草莓运送到千里之外的华南。2013年,当他们次将数千斤草莓运送到华南百果园的仓库时,损耗率高达60%。
为了让损耗下降,百果园试图找研发公司做了用冷藏柜改造的压差式预冷柜,直接将草莓-2预冷保存,使表皮硬度适合运输,减少损耗,同时还改进包装,使用减震功能的包装技术。终将草莓存放时间延长到1天左右,损耗降到20%左右。
2018年,百果园还入股了金色庄园,并参与进该企业的上游种植环节,这样的上下游联动的好处在于,下游销售表现可以直接反馈给种植生产企业,从零售角度看,让品牌化的草莓终实现溢价。
天眼查的工商资料显示,百果园已经成功注册了红芭蕾品牌,试图给顾客形成产品与品牌的关联认知,而不仅仅是“丹东草莓、江苏草莓、安徽长丰草莓”等通过地理名词与草莓关联的地理品牌。
红颜草莓的模式也被其他水果零售商不断复制。
另一个通过零售商火起来的草莓品牌为山姆会员商店售卖的“小岛春”。
在社交平台检索“小岛春”,弹出来的大多为山姆草莓、山姆小岛春等条,这其中有许多条内容是用户自发为小岛春草莓推广,原因大多是“又大又甜、丹东草莓天花板”、“红彤彤的颜色尤其适合春节”、“每次购买品质都相对稳定”。
小岛春并非山姆自有品牌,而是是来自水果批发商鑫荣懋的草莓品牌,后者拥有全球水果资源,业务涵盖水果的品种开发、规模种植、采后处理、冷链物流配送、全渠道分销和品牌营销等。
大型农业批发和分销公司在零售商渠道拥有相对的话语权,但像百果园这样直接注资入股农产品供应商的案例并不多。草莓仍然是极其分散的市场,想要把品牌做起来,小型种植户大多会经历反复过程。
而中国能否有自己的“红颜草莓”?
各方都在寻找答案。北京昌平的草莓在早些年也曾联合政府和中间商一起进行品牌推广,但这里的地理属性不像丹东草莓的辨识度高,甚至都不如成都双流草莓名字响亮,更别说在品牌定名时反复修改。
昌平草莓一度被叫做兴寿草莓,后来又改为小汤山草莓,但改来改去始终不温不火——根源在于这里的种植规模并不大,而且没有价格优势,例如山姆草莓在零售渠道售价99元1公斤,但是同时期同品质的昌平草莓价格在120元1公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