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东在跨境方面的探索则从 2011 年开始,相继开通京东英文站、俄文站、西班牙语站等,以进入海外电商市场。
在阿里创立速卖通之前,国内跨境电商经历了早期发展,实现了交易、支付以及物流的完整线上交易链,已经有兰亭集势、米兰网等的跨境电商平台兴起。
而兰亭集势以自建站进行销售的方式,便很类似于后来推广开的独立站模式。
而与之相对的便是平台型模式,平台不参与商品的购买与销售,只是交易的媒介。
兰亭集势早在 2013 年便在美股上市,成为 " 中国跨境电商股 "。
当时大多中国电商企业的发展重心依然在国内,阿里、京东的海外电商业务也备受挑战。
2012 年,京东英文站上线时,京东商城副总裁石涛曾宣称,要在三年内将京东海外业务做到 1 亿美元。
但三年过后,京东英文站还是不见起色。
同期,阿里速卖通忙着转型,从 C2C 正式转向 B2C。
在广阔的海外,留给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并不大。
2009 年,中美贸易冲突初见端倪,相比之下,欧洲市场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、消费能力高,适合中国企业完成出海目标。
这一年,兰亭集势开始推出欧洲站点,才有大批企业开始涌入欧洲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当时欧美等高端消费市场大多由亚马逊等头部玩家把持。
中国企业只能避开亚马逊等头部玩家的锋芒,打开俄罗斯等国家,东欧、拉美等地区的新兴市场。
近些年,跨境电商算得上蓬勃发展。根据易观数据,在对外贸易总值中,跨境电商占比逐年提升,从 2017 年的 15.71% 提升至 2021 年 10 月份的 22.03%;
2021 年 1-10 月,跨境电商行业规模达 6.98 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 25.47%。
不过,尽管跨境电商十年,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红利期、激烈竞争的淘汰期,但这个市场依旧野蛮。一直以来,那些看起来成功的平台的服务也并不成熟。
海外电商的配送时效,曾经十分落后,卖家们习惯了 " 夏天卖冬装、冬天卖夏装 "。